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四角粽:香菇肉粽的做法

原料:

五花肉、鲜香菇、花生、圆粒糯米、冰糖、老抽、生抽、料酒、盐、八角、桂皮、白芷、肉蔻、香叶、植物油各适量

制作过程:

1、五花肉洗净切成长一点的块。

2、花生和糯米提前浸泡3个小时。

3、香菇洗净切成丁 。

4、五花肉放入平底锅炒出油至颜色微微焦黄即可(多余的油不要)。

5、炒锅中放少许油,放入冰糖小火煮化,待冰糖液颜色变深时,倒入炒过的五花肉块,翻炒均匀。

6、加入料酒、生抽、老抽炒3-5分钟后加入八角、香叶、桂皮、白芷、肉蔻再炒2分钟。

7、加入水与肉平行,大火烧开后转小火。

8、待汤汁剩差不多一少半的时候下入花生、香菇丁和盐(盐要多些,要够糯米的味)炒约5分钟。

9、倒入沥干水分的糯米拌匀,如果还有剩余的汤汁继续开火炒至汁干(糯米很快就会把汤汁吸完的),粽子馅料就OK了。需要提醒的是,此时的五花肉还是不够软糯的,米也还是生的,所以包好后,还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煮制过程。
四角粽的包法:

10、粽叶洗净之后在锅中煮沸3-4分钟,捞出晾凉,粽叶剪去两头的部分。挑选两片粽叶,让叶片光滑的一面朝上。

11、将粽叶卷起,呈漏斗形,漏斗下方一定要紧密,不然会漏糯米。

12、用勺子挖少许糯米放入漏斗中。

13、中间放入一块五花肉。

14、在上面再放入糯米,用勺子压实。

15、用手把上方的粽叶折过来。

16、用手将两边的粽叶轻轻压下,裹严。

17、粽叶的两个小尾巴压到一侧的位置。

18、用线捆住。整个过程都要用手压住。

19、将粽子放在锅中,放入水。水要没过粽子。大火烧开,转中小火慢煮,两个小时左右,火候到了,糯米和肉才会更软糯,粘性才会足,味道才会浓,所以时间不要短了。

314廚房自家肉粽(北部粽)

314廚房自家肉粽(北部粽)

包了10幾年 每次端午總是要很認真的回想步驟

今年特地整理心得 好方便日後包粽使用

北部粽-炒米、蒸粽

南部粽-米拌肉餡、煮粽

最大差別在 南煮北蒸

葉子隨人喜好選擇 綠竹葉或 黃色竹蓑葉

感謝 avy 提醒告知差別性


314廚房自家肉粽(北部粽)食譜:



1.長糯米--5斤=可包50顆 $140元

(最好使用舊米 含水量低)

2.豬肉--1.5斤(份量自由拿捏) $200元

(可選 油肉分佈平均的狹心肉 或7瘦3油 7比3的三層肉)

3.小朵香菇--半斤 $100元

(小朵好 省去切香菇步驟 包子時又好拿捏香菇數量)

4.蝦米--3小湯匙 2兩 $65元

5.乾魷魚--1條 $50元

6.紅蔥頭-- 20顆 $40元

7.粽葉--2把+綿繩 $64元

粽葉一把大概有50片 包25顆

調味料:

蠔油 3分之ㄧ罐 $80元(取代醬油的單一的醬味 讓味覺更有層次)

胡椒粉少許(不可或缺的靈魂角色)

雞精粉少許(代替味精 吃的更健康 、美味)

PS:

粽子肉餡家家不同 只要家人喜歡就好 內餡可依喜好添減

栗子、花生、蓮子、蚵乾、蘿蔔乾、干貝、鹹鴨蛋黃......

往年自包肉粽成本1顆10元

今年2008年物價上漲 自包粽平均1顆成本15元







每次長達10多小時的包粽耐力賽

今年改變策略 分成兩次完成

第一天晚上:

先將粽葉一片片的頭尾修剪掉 (方便包粽時好包裹)

再一一刷洗 (怕有蜘蛛網 小蟲 灰塵 沒用乾淨 吃粽子時嘴巴會破)

紅蔥頭一一切細(千萬別偷懶買油蔥酥 層層加疊的紅蔥頭

很容易藏納污垢 自家人要吃 仔細清洗切細 較保障)

浸泡香菇,浸泡香菇水可加在滷汁用

浸泡 清洗 蝦米 乾魷魚 (浸泡水別用 大部分有加防腐劑)

(肉餡)豬肉 香菇 乾魷魚 先炒好備用

家人不喜花生的燥熱 所以沒加花生

有包花生的 可請早浸泡

蒸籠洗好備用

第二天

再把炒好的內餡 加水先滷30分就好

(因為需要豬肉、香菇 蝦米 香味的滷汁 來炒長糯米)

30分後 就可以綁粽 蒸粽

蒸粽約1.5小時即可食用



真樣分割時段的包粽 自己輕鬆不累 還可以邊跑回學校 值勤志工 ^^



炒粽米步驟:

1.長糯米洗淨後 水量齊米平

放入電鍋 內鍋1杯水 預煮一下

或是放置蒸籠隔著綿布蒸煮7分即可

(加快蒸煮粽子時間 節省瓦斯 米粒也較棉Q 較好消化)

2.炒鍋加少許香菇、蝦米、乾魷魚爆香

加入預蒸過的長糯米煮拌上滷汁、蠔油、胡椒粉、雞精粉

翻炒均勻即可(不用過度翻炒)







包粽子步驟:

1.洗淨或燙過的竹葉2各內側朝上相疊

(用外側竹葉包 嘴巴會被咬破)

2.竹葉3分之ㄧ處折成漏斗型

3.填入少許炒過的長糯米

4.中間加入內餡-豬肉...

5.填滿炒過的長糯米

6.粽葉蓋上漏斗型上方 成為立體三角錐形

再依勢摺成立體5角型粽

7.綁上棉線(肉粽要綁緊 米粒才會Q)

(甜鹼粽 要綁鬆 預留 膨脹空間)

8.棉線繫緊打蝴蝶活結(別打死結 粽子會打不開)

ㄧ串棉線有20個

9.入蒸鍋 蒸煮 熱水滾1.5小時就可食用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南薑

新鮮的南薑整枝未切片(切片後的價格一斤約300~500左右)據我所知在1500元以上,由於產量不多,價格還頗不便宜,在迪化街買已磨成粉狀的(大約胡椒罐大小,應該是100多公克)的份量就要180元以上,聽迪化街的商家說南薑在女孩子月經來時喝不錯,或可在天氣寒冷搭配黑糖來沖泡,作用比一般的老薑好多了且味道也沒有那麼嗆~對女孩子是超級好的東西~但是卻沒聽過可以減肥喔~所以你如果要用南薑來減肥請三思~因為南薑是很貴的拿來減肥有點浪費錢!!!

從古至今,不論是何種種族,皆離不開自然的植物療法,中國人更因為中醫藥學的發達而對草木木本等藥用植物有著更深入了解。

本草綱目記載『南薑』以三年薑為上品,屬於溫和性食療法,中醫藥典『醫宗金鑑』更表示,南薑針對鼻子過敏、鼻竇炎、過敏性體質有改善的良方。

南薑的使用特質在於一般生的南薑並無明確的功用,須遵循古法泡製才能發揮其功\用,如中藥材的當歸,需先經過酒泡製過才有用途,反之未泡製過的當歸除了有中藥味外並無用處可言。

南薑又可分為大南薑及小南薑,小南薑擁有較辛新辣的香味,在馬來西亞及印尼,會用南薑來烹調咖哩及悶煮食物。

在亞洲醫學裡,南薑則對粘膜炎(CATARRH)及呼吸困難症有改善的作用,從前也用於改善腸胃脹氣及消化不良,近年來研究顯示,南薑中所含的薑黃素則有抗癌的功用。

1﹒鼻子過敏、手腳冰冷、手腳會酸會麻的,南薑 用口含效果最好。

2﹒感冒咳嗽、久咳不逾、腸胃不適、胃痛、用南 薑20片、山桔20 粒加1500--2000cc水(依個人喜好),煮20~30分鐘即可,可重複沖泡。

南薑 (Galanga)泰國冬蔭功湯不可或缺的香料。原產於印度﹑東南亞一帶﹐與薑很相似﹐但比薑稍大一些﹐顏色較白﹐皮較軟﹐帶有清爽的甜甜香味。

在藥效上﹐南薑屬於中藥材﹐可做為支氣管炎的消炎劑﹐同時還有健胃整腸的效果。在香港﹐可到泰國材料店或一些街市的花草藥攤檔購買。

手腳冰冷常發生於老人、女性、糖尿病、心臟病、二尖瓣脫垂的族群,中醫認為虛冷症,屬於血虛、氣虛,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凝導致末稍冰冷,宜補氣、補血,活血化瘀,促進血管擴張,改善週邊末稍循環,進而改善筋骨痠麻及四肢冰冷的虛冷寒症。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一些很方便的法門來防病治病。比如,蔥、薑和大蒜就是最常用的一些防病治病法門所用之物。

1、蔥的妙用

蔥有幾個別名,如菜伯、和事草和肺之菜。這些名字的由來呢?

在傳統文化中,如果家裏有四個兄弟,人們會依次稱為“伯仲叔季”,老大稱為伯,老二稱為仲,依次往下類推。孔子叫仲尼,說明孔子排行老二。中醫給蔥取的名叫“菜伯”,就是認為蔥是菜裏的大哥,這也說明了蔥具有大哥的風範。

蔥的另一個名稱是“和事草”。蔥的特性是生用主辛散,是開散的;熟用主甘溫,偏甜、偏溫性。這是蔥的兩種不同特性。我們吃北京烤鴨的時候會將蔥絲捲入餅中一起吃,道理就在於鴨子本身是寒性的,與生蔥一起吃就符合飲食特性了。

蔥還有一個特性是外實裏空,而且蔥白是入肺的,因此,中醫裏把蔥又叫做“肺之菜”。吃蔥對人體非常有好處,它有發汗解肌的作用,通上下之陽氣、通竅;此外,它還能通二便。蔥既能補肺,還能滋潤大腸,對人體的上下都有好處。

中藥裏有一味藥,叫白通湯。白通湯是宣三焦、通行三焦的藥,其主要成分就是蔥白、附子和幹薑。

蔥白在這味藥裏的作用就是宣散上焦,從五行的顔色來說,白顔色也是入上焦的;幹薑為黃色,是疏通中焦的;附子是黑色的,是入下焦的。

如果女性懷了孕,突然感冒了,怕吃藥對胎兒産生副作用,該怎麼辦呢?可以用蔥白和生薑煎湯煮,喝掉後人會微微發汗,感冒就好了。懷孕階段的婦女身體處於高峰期,渾身的氣血都會激發起來,以此來養胎兒。用食療的方法解決感冒,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像妊娠傷寒、著涼感冒一類的疾病,可以一邊喝煮好的蔥白生薑湯,一邊用熱水泡腳,讓身體微微出汗,這樣既可治病,又不會對身體和胎兒造成傷害。

蔥還有個好處,它可以通氣解毒。古人認為蔥可以解魚肉之毒,所以在做魚做肉時多放一些蔥是非常好的。在菜中放蔥對人體也有好處,會利耳明目。

我們要注意的一點是:蔥在中藥裏很避諱跟蜜和棗同食,它們有些相沖。

2、大蒜的妙用

一般來說,大蒜是不入藥的。從藥性上講,大蒜屬辛溫類,開胃健脾,但是由於其味道過濃,一般不把它放在藥裏。現在的人已經逐漸認識到,大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經常吃生蒜,對預防很多疾病都有好處。

生活中,有的人特愛吃辛辣的、味道特別濃的或具有某種極端性味道的食物,比如臭豆腐,這其實說明這些人正處於一個鬱滯、竅不通的狀態,需要吃這些東西幫助宣竅。中醫認為奇臭或奇香的東西能通竅,比如在竅被憋住的情況下,可用蘇合香丸來開竅。

大蒜也能起到開竅的作用。大蒜是通五臟的,對五臟都有很好的通利作用。另外,大蒜可以去寒濕,也可以避瘟疫。總而言之,它對免疫力的提高是有一定的幫助。

另外,吃蒜和蔥還可以化肉食,我們做肉菜的時候放蔥蒜的道理就在於此,這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來說也是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

有的人經常流鼻血不止,民間有個方子,就是把大蒜搗成汁,貼在腳心的湧泉穴上。這樣可以引壅在上面的火下行,達到止鼻血的目的。

此外,如果腿上出現水腫,民間也有個方子,把蒜搗成汁敷在肚臍上,這種方法可以通下焦、利水,同時可以通便。

大蒜還可以用來做灸,可以用它來隔蒜灸。最好用很辣的獨頭蒜,把它切成厚片放在肚臍上,然後灸,這對治癰疽、癰瘡非常有好處。

我們在用蒜的時候也要注意一點:蒜不可以多食。古人認為多食蒜會耗散人的氣,同時也耗散人的血,對眼睛不利。因為蒜是走清竅的,走眼睛,過食蒜容易造成眼睛的損傷或者神經的損傷。

3、薑的妙用

日常生活中常會用到薑,中藥也會用到薑。

姜的特性是辛溫、散寒、發表的。它分生薑和幹薑兩種。

一般來說,幹姜是母薑,是經過炮製的。幹薑是入裏的,用幹薑就是在體內幫助人疏通氣機,幹薑通經脈的效果很好。像裏虛的證就會用幹薑,胃氣不舒的話也會用幹薑。

生薑是走表的,表被憋住的時候會用到生薑,用生薑來在表層幫助人體疏通氣機。比如,當人被寒邪憋住了或者妊娠期出現傷寒等問題,可以用生薑和蔥白煮湯喝。

生薑還有個絕頂的妙用,就是可以止嘔,所以又稱其為“嘔家聖藥”。如果人嘔吐不止或者有嘔吐症的話,生薑是非常好的藥。它可以把痰邪、淤滯的濕邪都散掉。姜皮還可以消水氣,消水腫,利濕的效果特別強。如果我們的身體有麻痹不通的地方,也可以用薑。

古代認為,生薑可以通神明,用於暴卒、中風以及痰性中風、竅被憋導致出現突然的暈倒昏迷等病症。中醫裏有一個方子,用薑汁和童便來降火,去救突然暈倒的人。這是因為薑可以開痰,薑汁能夠把痰宣開,竅也就不再被憋了。童便就是小男孩兒的尿,它有個很好的作用,因為它是從人體出來的,用它時就會走熟路,向下走,對人體的損傷也小,可以降火,把上面壅滯的火邪給拽下來。
生薑還有個作用,可以解野禽的毒。古人認為野禽非常喜歡吃一種中藥——半夏,由於半夏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野禽身體內也會帶有某種毒性。而生薑是最好的解藥,能夠解野禽身體內的毒。因此,燉制野禽的時候一定要加生薑。

如果外出突然凍著了,剛有感冒的症狀,最好用生薑、大棗、蔥白一起煮成姜汁湯,上邊喝姜湯,下邊泡腳,上床後就會發汗,到第二天就基本好了。如果是內傷而致的感冒,這麼吃也有一定的好處,因為棗和薑能起到固攝脾胃的作用,蔥白可散去肺寒。

生活中有的人有一個不良習慣,他們不知道從哪學的,喜歡往黃酒裏放些薑絲,或者在其他酒裏放些薑絲。中醫認為,久食生薑並同時再喝酒,人體內會形成積熱,這樣就容易使得眼睛出問題,此外還會使痔瘡加重。所以還是儘量不要去做了,什麼事情都是怕過度,一過度就會出問題。

民間有兩種說法,“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和“上床蘿蔔下床姜,不用醫生開藥方”,這裏面在說一年四季中和每天都有用薑的問題,道理何在呢?

夏天,人的陽氣像大樹一樣,會浮在外面,而此時人體的五臟六腑很虛弱,內臟恰恰是最寒濕的,所以夏天一定要吃溫熱的東西。因此,湯里加上姜這種辛溫的東西,會對人體起到一種保護的作用。

人在冬天也有自保功能,身體把陽氣全部收回來,用以保護內臟,這時候容易造成五臟六腑鬱熱的格局,吃些清涼順氣的蘿蔔就可理順氣機。掌握了這些四季飲食上的大原則,對我們養生來說很有好處。

上床蘿蔔下床薑的道理又是什麼呢?人每天晚上上床睡覺時不能帶有思想負擔,也別讓脾胃帶著很大的負擔去睡覺,所以上床前吃點清涼順氣的東西,讓身體保持清爽,這樣有利於睡眠。而睡眠是可以用來養生的。晚上睡覺前吃點白蘿蔔或脆蘿蔔,就可以養人的脾胃。假設晚上看電視的時候把吃水果的習慣改成吃幾片蘿蔔,會對身體很有好處。

起床時之所以吃姜是利用姜的生髮之機,起床就是要生髮起來,用薑可再助一把力。

那麼人在夜裏吃薑好不好呢?當然不好。古代有句話,“夜不食薑,秋不食薑”夜裏和秋天不吃薑。因為夜是主合的,要關閉,天地之氣都關閉了,而薑是主散的。如果夜裏吃薑,那就是天地之氣都關閉時,還在拼命地去發散,就會對人體造成損害。秋天是主收斂的,跟夜一樣,也是主收的、主合的。這時候吃薑也是不符合養生規律的。

薑的妙用

薑的妙用

薑獨來獨往東西方數千年,從食用到藥用,魅力始終不減。

但你可知道,家家戶戶廚房中不難找到的生薑,是天然的抗噁心藥?

暈吐得臟腑移位,吃暈車藥又覺得昏昏沉沉,會暈車的人都很苦惱:「不知道怎樣才能讓自己舒服一點?」

暈機、暈車本來也是茱蒂.史蒂芬斯生活的一部份,比較幸運的是,有人跟她提到薑。

她第一次嘗試是在起飛前半小時,效果卻不可思議:「真的很管用,我一點也不覺得不舒服、焦慮或噁心。」

藉著服用薑膠囊,1994年春天,茱蒂和會暈車的孫女潔西卡,終於可以一起搭飛機,享有一趟舒服、不難過的旅行。

薑根,更精確地說,薑的地下莖,從久遠以前,已被中國、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用來減輕噁心、幫助消化。

如果你的體質會暈機、暈船、暈車,現在該優先選擇的藥物,不見得非化學藥品不選,可以在出發前半小時左右,喝些薑湯。

「薑是你在哪兒都能找到的,已知最安全、最古老、最有效的抗噁心藥,」《神奇的天然藥物》作者珍恩.卡柏爾說。

天然的抗嘔藥

醫藥界一片「復古」的草本研究風潮中,現代西醫早就開始對薑另眼相看。

1982年英國的醫學雜誌《刺胳針》率先刊載猶他州心理學家丹尼爾.毛瑞的研究報告。

他發現,假如預先給研究對象1000mg的薑粉,然後叫他們坐傾斜的旋轉椅,與吃安慰劑的人相比較,服薑的人比較不會噁心。

後來,另一項對80位丹麥海軍候補軍官的試驗也顯示,比起服用安慰劑的人,

在大浪襲擊前半小時服用薑膠囊(大約半茶匙的碎薑)的那些人,薑壓制住72%的人的噁心感,

其中約38%的人覺得「受到薑的保護」,這保護性長達4小時。

因此,在德國,薑是對抗因交通工具所造成噁心問題的天然武器;

丹麥政府則證明薑可做為「風濕和旅行時的止嘔藥」,每年大約賣出1400萬的膠囊;英國人也把薑視為一種成藥。

國防醫學院航太醫學所的研究也初步證實,乾生薑磨粉服用,可經由胃黏膜吸收,

直接可以抑制胃蠕動的頻率與振幅,紓解胃部的不適感。

傳統醫學裡,生薑早就是嘔家聖藥,長庚醫院中醫部藥局主任楊榮季則指出,因為它可減緩腸胃的蠕動及收縮。

抵擋害喜

因為抗噁、止嘔,薑可說是女性的親密夥伴。

在歐美,已經有些專家或產科醫師,會向孕婦推薦,用一點點薑去抵擋害喜現象,而且不會影響胎兒。

李小姐懷孕頭三個月,看到食物就噁心,卻惟獨能吃任何有薑片煮的排骨湯、酸菜鴨湯,「薑的微辣香氣,讓我好舒服,」她說。

連許多女性在月事期間會有的嘔吐現象或寒性體質的經痛,台北市立中醫院內科部主任鄭振鴻也說,

聽聽老阿嬤的意見,以乾薑煮紅糖水,喝下去就會舒服些。

薑裡具抗噁心的成分究竟是什麼?很難確定。

只知道從薑根分離出的生薑醇(gingerols)和薑烯酚(shogaols),在動物實驗中,的確有止吐效應。

根據國防醫學院的觀察、檢驗,乾薑細粉對血壓、心跳、呼吸量、腦波等中樞神經並沒有影響,

重要的是,它幾乎全在消化道起作用。

所以,對一些人而言,薑比其他止噁藥理想,主要就因薑對消化系統起作用,

而不是腦部中樞神經,不會有惱人的昏昏欲睡、耳鳴、神經緊張等副作用。

藥用之外,薑是廚房裡不可缺的大師,扮演「食物的香水」的角色。

它的芳香成分具有調味和促進食慾的作用。覺得料理不足以人垂涎時,加點薑末,食物就能搖身一變。

食物的香水

另外,傳統中醫理論裡,食物分寒、涼、溫、熱的性質,料理時加性溫的生薑,可降低食物的寒涼性。

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營養師謝宜芳指出,臨床上,薑有消除脹氣、紓解消化不良的功效,

食用生冷、魚、肉等食物,生薑去腥、解毒、又助消化,是不錯的配角。

不過,台北醫學院生藥學研究所所長楊玲玲提醒,薑吃多了傷眼力,還是適量就好。

《本草》已說明,雖然「薑久服通神明,生者尤佳」,但是,多吃就「少志,少智,傷心氣。」

蘇東坡因為所貶的惠州之地,正好是盛產薑的地方。所以很懂得薑的好。

喜歡美食的蘇東坡,發明東坡羹,用雙層鍋同時煮飯和菜湯,下層煮湯,用甘藍、蘿蔔、油菜和薺菜,

再加薑和生米,煮開後再將飯層擱在上面,使香氣和蒸氣均勻透入四方。

煮魚的時候,東坡先生先用冷水洗淨,再抹一層鹽,塞入甘藍嫩心於魚腹,加菊花煎熬,

秘訣在半熟時加幾片薑,再灑酒和醃蘿蔔,最後加些橘皮,趁熱上餐桌,清香四溢。

蘇東坡如此,世世代代的中國料理也傳承,想想看,如果中國菜限制用薑,會減色幾分?

薑一切開就有香氣,來源就在於成分中的揮發油類,辣味成分則為姜辣素。

薑的年齡不同,姜辣素所含比例也不一樣,導致生薑和乾薑吃起來味道有異。

生薑效用偏重在發汗、止嘔和解毒,烘乾或曬乾的乾薑則在溫中袪裡寒。

夏季盛產的子薑,則是生薑的嫩芽,適合切絲生食。

幾千年來,世界各地人類的文明進展中,都會妙用生薑,解決生活上的不適,包括:

■驅寒

離島駐兵,部隊中常分配有薑糖,為驅風散寒,以免因為常待在濕氣重的坑道裡,造成以後的風濕痛。

爬山時建議吃點薑糖,一則補充糖分,做為能量的來源,一則也因為薑能散寒驅邪氣。

楊玲玲教授指出,生薑可以刺激周邊循環,發燒時也有排汗作用。

黃色薑皮,味辛、性涼,有利尿消腫功能。

■預防感冒

印度人傳統上把薑片浸在蜂蜜裡,供喉嚨痛時食用。中國人一向也知道,淋雨後以薑湯服下,

一來加強心臟跳動,血流加快,以保持身體溫度,能促使毛孔張開,去風邪,預防感冒。

■止痛

鮮薑汁可對付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食後疼痛,但不能根治。

■止偏頭痛

丹麥有研究發現,薑能減輕關節炎的症狀,且有助防止偏頭痛。

楊玲玲教授則建議,把薑母切片,在烤箱中烤熱或放於平底鍋中烘烤後,熱貼於太陽穴或關節疼痛處,

則薑中的精油成分會隨熱滲入皮下組織,減輕疼痛,並促進關節腫痛消失。

長相樸拙的薑,真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薑的用途

薑的妙用
薑的用途
姜屬薑科,為植物薑的乾燥根莖或鮮根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印度、馬來西亞,我國自古栽培,周朝時已食用。薑是一種調味蔬菜,可以生食,也可以炒食或加工醃制。
薑的種類很多,有紅姜、紫姜、沙薑、薑黃、藍薑等。按原色分為灰白皮姜、白黃皮姜和黃皮薑。
灰白皮薑。表皮呈灰白色,光滑,每個小薑塊互相連接成手掌樣的一個整塊。嫩薑辣味小,肉質脆嫩,可以炒食或醃制糖漬。老薑味辣,有香味,呈黃色,水分少,主要供調味或藥用。
白黃皮薑。姜塊呈白黃色,整塊姜有單、雙排列,個較大,最適宜醃制糖漬。
黃皮薑。薑塊呈鮮黃色或淺黃色,每個小姜塊連接成一個大整塊。嫩薑可醃制糖漬,老薑可制幹薑粉或藥用。
薑供食用的部位為不規則的塊莖,呈灰白或黃色,具有辛辣味。
薑按用途和收穫季節不同而有嫩姜和老薑之分。嫩薑多在八月份挖掘,一般含水多,纖維少,辛辣味淡薄,除做調味品外,尚可炒食,做薑糖等;老薑多在十一月份挖掘,水分少,辛辣味濃,主要用做調味。
薑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調味品,同時也可作為蔬菜單獨食用,而且還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它可將自身的辛辣味和特殊芳香滲入到菜肴中,使之鮮美可口,味道清香。
薑既可作蔬菜、調料,又可入藥,用途非常廣泛。民間流傳有很多關於薑的歌謠,如“上床蘿蔔下床薑”、“一把糯米煮成湯,七個蔥頭七片薑,熬熟對入半杯醋,傷風感冒很平康”、“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等。
中藥用薑有生(鮮)姜、幹姜、煨姜、炮姜、姜皮之別。其氣味均為辛溫,辛能散之,溫能散寒,入肺、脾、胃經。幹姜名始載于《神農本草經》,生薑名始載于《名醫別錄》。生薑傳統認為湖南均州產者為地道藥材,故名“均薑”。姜屬薑科薯芋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古稱畺又叫疆,又稱生薑、黃姜、地辛、百辣雲。薑在食用的同時有一定的藥用、食療的功效,過度食用也會產生不良反應。
藥用功效
薑是中藥材之一,除鮮薑做藥引外,還有炮姜、幹姜、姜皮、炙姜、薑碳等。中醫認為姜味辛性溫,有發汗解表、散寒、健胃、溫中止嘔、溫肺止咳、止痛、祛痰、助消化、利分泌解毒之功效。用於感冒風寒、嘔吐、咳嗽、脹滿食滯、腹瀉、解毒等症。《本草綱目》記載,生薑“生用發散、熱用中和、解食野禽中毒或喉痹,浸汁點赤眼,搗汁和黃明膠熬萜風濕病。”《隨息居飲食譜》有“姜辛熱、散風寒、溫中、去痰濕、止嘔、定痛、消脹殺蟲。”《本草從心》記載:“薑汁開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療狐臭、擦凍耳、煨薑,和中止嘔。”《中藥大詞典》:“能發表、散寒、止嘔、開痰、治感冒風寒、嘔吐、痰飲、哮咳、脹滿、瀉、解半夏、無南星、及魚、蟹、鳥、獸、肉毒。”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李呆謂:“孫真人雲,姜為嘔家聖藥。姜辛以散之,嘔乃氣逆不散,此藥行陽而轉氣也。俗言上床蘿蔔下床姜,薑能開胃,蘿蔔消食也。”民間關於薑的諺語還有“冬吃蘿蔔夏吃薑”、“冬有生薑,不怕風霜”、“晚吃蘿蔔早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早吃三片薑,賽過喝參湯”等,可見薑的療效已深入我國民間。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出土文物中就有姜,作為葬物,可見薑的重要。
生薑中的薑辣素具有加速血液迴圈,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蠕動,促進消化,增進食欲,興奮呼吸中樞和心臟,升高血壓,發汗止痛的作用,有抑癌的功效,並在人體內能產生一種抗衰老物質過氧化物質歧化酶,能抑制體內脂褐質色素的產生,防止氧自由機對機體的侵害,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北宋詩人蘇東坡在《東坡雜記》中說起,杭州的錢塘淨慈寺和尚,已經八十多歲仍鶴髮童顏,自謂服生薑四十年,故不老。可見生薑對人體健康大有好處。
薑內所含的辛辣素能迅速吸發細胞膜擾動,由於味刺激的條件反射,許多汁腺細胞和胃細胞一樣產生雜質引起的相變。進人體內的薑酚也會起同樣反映,膜面脂質將以聲子導熱方式散熱,並使水分蒸發。待體溫下降後脂膜由無序恢復有序,故薑不僅是速效退熱劑而且能使細胞膜排除病毒產生的毒素,起到發汗解毒的效果;薑辣素對心臟和血管有刺激作用,會引起血管擴張和中樞神經興奮,增加血液迴圈,使全身有溫熱感覺,起到驅風解寒的效果;薑辣素還能刺激唾液、胃液和腸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腸的蠕動,故常吃姜製品能增進食欲,醒脾胃;服姜後可以溫肺暖胃,用於受寒引起的嘔吐咳嗽等症,對老人的慢性支氣管炎、肺虛咳嗽、頭痛鼻塞、腹痛泄瀉等甚為適用。故老年人宜多吃薑製品及加薑的菜肴,對健身祛病有好處。
姜有溫經散寒、破血逐瘀的作用。婦女產後氣血虛虧、經冷瘀血多,民間常以生薑紅糖湯內服,可以溫經散寒,去瘀血、營新血,對產婦的健康和體力恢復大有好處,故姜是產婦必用的食品。姜還可以作為艾炙療法的藥物,稱隔薑炙,方法是取厚一釐米左右薑片一塊,用針穿刺數孔,上置艾柱放在穴位上,點燃施炙,以引鬱毒,通孔瘡竅,使內毒外發,或治其他疾病。薑還可以搗爛敷劑,可供藥力而行氣血,使運行旺盛而驅散毒氣。
薑的加工方法不同,其內含化學成分在受熱處理中發生變化也影響藥性,故藥效也異。如幹姜味辛性熱,入脾、胃、腎、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通脈止血,消痰下氣,止嘔,發散諸經寒氣的功效。適應于心腹冷痛、感寒腹痛、胃痛、寒飲咳喘、風寒濕痹、霍亂冷痢、吐血咯血、慢性便血、漫性泄瀉、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陽痿、精冷不育、脫陽、虛陽外越等病症;姜皮味辛性涼,入脾、肺經。有行水消腫之功。臨床多用於水腫、膨脹、癃閉等病症;生薑汁味辛辣性溫,人肝、脾、肺經。有散寒溫經,開痰下氣之功效,臨床多用於一些急性病症。
姜常與各種藥物配伍以增加其藥效,如生薑加半夏適於各種嘔吐和腸胃不和;加竹瀝可加強清熱、祛痰;加竹菇可增加益胃清熱、降逆止嘔的作用;姜皮加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等製成五皮飲,適用於通身水腫、心腹脹滿、小便不利等症。
生薑味辛,重在發散辛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功能。幹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可治寒性吐瀉,脘腹冷痛,肢冷脈微,痰飲喘咳。炮姜性味苦澀溫,無辛散作用,專攻中焦,止血止瀉,用於脾胃虛寒,腹痛吐瀉,吐衄崩漏,陽虛失血。姜皮性味辛涼,有和脾利水之效,臨床配茯苓皮、桑白皮、五加皮、大腹皮等諸味中藥可治皮表水腫。薑對於虛寒性體質或性質屬寒性的病症較適宜,熱性體質及證屬實熱或溫熱的病症必須慎用或不用。
驗方:
內服:
將糯米二兩沖洗淨,加適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蔥白七根(約一兩),生薑七片(五錢),共煮五分鐘,然後加入米醋五十毫升攪勻起鍋,趁熱服下後,上床蓋被,使身體微熱出汗,一般連續服用三至五次,感冒就會痊癒。
治傷風感冒用生薑與紅糖煎湯熱服,得汗即解;用幹薑、紅糖各一兩,大棗十枚,水煎服,每日二次,用於寒濕凝滯引起的月經不調。
幹姜與半夏合用治胃寒嘔吐,如四君子湯和補中益氣湯。
將生薑搗汁沖服或煎湯內服,可解食魚蟹中毒。
小孩誤食半夏、南星可用鮮姜解之。
生薑煮熟後刺激性較小,能溫中祛寒,可治胃寒腹痛。
胃痛時,取生薑二兩,紅糖四兩,大棗七枚,同煎後吃棗喝湯,每日一劑,連服二劑,或生薑、橘皮各四錢,水煎,日分二~三次服,有止痛止嘔之效。
中暑昏厥時,可取生薑汁、韭菜汁、大蒜三~五瓣,共搗爛用汁灌服。
患了急性痢疾,可用生薑、紅糖各一兩半,共搗爛為糊狀,每日三次分服。
患腹痛、吐瀉、急性腸胃炎時,可用乾薑加綠茶沸水沖泡飲之。
將生薑剁成茸,與冷飯同炒,有止嘔、治頭暈的功效。
秋冬季以紅糖加生薑煲湯飲用,可去寒暖身,有預防感冒之效。
外出旅遊乘坐飛機、汽車、火車,可提前吃幾片生薑或幹薑,能預防暈車、暈機引起的嘔吐。
食欲不振,可用蘿蔔切碎,加少許生薑汁攪拌後佐餐,對增進食欲和幫助消化有效。
若胃部滿脹不舒,可吃幾片生薑,或喝一些煎熬的薑汁,可減輕胃部症狀。
頭痛,取薑汁和麻油等量混合,再加入少許蜂蜜,擦拭頭痛的部位。
牙痛時,將磨碎的生薑和麵粉混合成粘狀物後,貼在牙痛側的面頰部。
傷風感冒時,取薑數片,紅糖少許,煎汁喝,治療和預防感冒效果佳。
治療頭屑過多,把生薑壓汁一百五十毫升,煮沸後備用,每天用棉簽沾少許擦頭皮。
妊娠嘔吐藥膳方--薑汁牛奶:鮮牛奶六兩,生薑汁三錢,白糖六錢。將鮮牛奶、生薑汁、白糖混勻,煮沸後溫熱服,每日二次。有益胃、降逆、止嘔功效。這是妊娠嘔吐不能進食者常選之一,具有很好的效果。
鼻塞頭痛—-蘿蔔薑汁飲:鮮蘿蔔適量,生薑汁少許。取新鮮蘿蔔適量去皮,搗汁,加生薑汁少許,酌量飲用。主治風寒引起聲音嘶啞、咳嗽不爽,頭痛、鼻塞。
瘧疾寒熱(脾胃聚痰,發為寒熱)。和生薑四兩,搗取自然汁一酒杯,璐一夜。發病日五更飲服即可止瘧,未止再服。
寒熱痰嗽。初起時燒薑一塊含咽。
中藥毒。用生薑汁可解。
薑汁蜜:薑七片、水二杯、蜂蜜兩小匙,份量可隨口味調整。將薑切成小粒,放在碗內,用刀柄樁爛。將水煮沸後,將薑蓉放入水裡。當薑升上水面,將薑渣撈起,將汁榨出。當水再開始沸,關火,將蜂蜜加入。倒入咖啡杯時,將餘下的薑渣隔離。製成兩杯薑汁蜜。治鼻敏感消失,鼻呼吸很通暢。
奶撞薑:薑七片、鮮奶一碗、糖適量。將薑切成小粒,放在碗內,用刀柄樁爛,將汁榨出。將一湯匙薑汁放入一碗內,將奶及糖放入小鐹煮熱(約奶開始黏底)。然後將奶撞入盛薑汁的碗裡。約一分鐘,奶開始凝固成豆腐花一樣,稍等便可食用。
外用:
貼敷治關節寒痛、胃脘腹痛。
切片摩擦治斑禿、癬及未破之凍瘡。
切片含在口中,或貼敷內關穴,治療暈車暈船。
用幹薑、白礬各五錢,煎水洗腳可治腳汗症。
薑汁敷患處能緩解疼痛、消腫,治療水火灼燙傷。
將一片薑放於脈門上,便有紓緩暈浪感覺。
芋頭皮含有一種毒素,接觸到可能會引起皮膚痕癢,解決方法可以用一片薑於患處摩擦,便可止痕。
霍亂轉筋,入腹欲死。用生薑三兩,搗爛,加酒一升煮取三兩,沸後服,同時以薑搗爛貼痛處。
胸脅滿痛(心胸、脅下,硬痛脹滿)。用閏薑一斤,搗渣留汁,把渣炒熱,包布中熨痛處。渣冷則加汁再次炒熱,繼續推熨。
大便不通。把生薑削成二寸左右的小條,塗鹽插入肛門內即可通便。
濕熱發黃。肜生薑隨時擦身,加茵陳蒿擦,更好。
滿口爛瘡。用生薑自然汁頻頻漱吐。或用生薑研末搽瘡亦可。
牙齒疼痛。用老生薑瓦焙,加枯礬末擦痛處。
刀斧傷。用生薑嚼爛敷傷處。
閃扭手足。用生薑、蔥白搗爛後和麵炒熱敷患處。
跌打損傷。用薑汁和酒調生面敷貼。
腋下狐臭。用姜汁塗搽,可斷根。
赤白癜風。用生薑頻擦。
兩耳凍瘡。用生薑自然汁熬膏塗搽。
諸毒痔漏,久不結痂。用生薑連皮切成大片,塗白礬末,炙焦,研細,敷患處。
食療作用
姜與各種食物配伍也有較好的食療作用。如薑加柿蒂、刀豆、紅糖製成生薑刀豆飲,能溫中下氣、止呃逆、利腸胃,有滋補鎮靜作用,適用於胃寒呃逆、嘔吐等症;姜加紫蘇、紅糖製成姜蘇因,對風寒感冒時有噁心嘔吐、胃痛、腹脹患者有效,適於孕婦感冒。幹薑加綠茶沸水沖泡製成薑茶飲、可治腹痛、吐瀉、急性腸胃炎;薑加飴糖製成生薑飴糖飲,可治脾胃虛弱,及因寒邪引起的嘔吐、胃痛患者;薑汁加蔗汁製成甘蔗薑汁飲能利胃、止嘔、適於胃虛嘔吐的妊娠病人;薑和韭菜取汁加在牛奶中煮沸,製成薑韭牛奶羹能溫胃、健胃,適用於胃寒型胃潰瘍、慢性胃炎、胃脘疼痛、嘔吐等;姜切開挖孔嵌入紅棗煨焦,製成生薑煨紅棗,取棗細嚼,可補脾、和胃、止嘔,適於虛寒性嘔吐、胃痛病人。
薑還可加羊肉、蔥白、當歸等製成當歸生薑羊肉湯,有補虛溫中、活血祛寒作用,適用于產婦風寒感冒;薑加大棗、糯米製成生薑粥,能暖脾胃、散風寒,適於脾胃虛寒,反胃嘔吐。清水、感冒風寒、頭痛鼻塞、慢性氣管炎的老年人,薑加糯米和蔥、醋等製成的神仙粥,有發表散寒、溫胃止嘔、消痰止咳的作用,適用於感冒風寒、頭痛鼻塞、肺寒咳嗽、胃寒嘔吐、腹痛泄瀉等,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氣管炎、傷風感冒患者甚相宜。姜加粳米、砂仁製成薑汁砂仁粥,能醒脾通滯、散寒溫肝腎,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嘔逆患者。
薑汁加牛肉、油、鹽等煮湯澆在米飯上再蒸,製成薑汁牛肉飯,可補中益氣、強筋健骨,適於脾胃虛弱、大便溏瀉、久瀉脫肛、體虛的浮腫患者;薑汁加黃鱔、油、鹽、蔥等燒羹澆在米飯上,製成薑汁黃鱔飯,能補血健胃,適於產後虛損、貧血消瘦等症;薑汁加黃豆、糯米、桔皮等炒熟研粉製成營養暖胃粉,吃時加紅糖水煮服,有補中益氣、健脾暖胃,寬中下氣、開胃行滯作用,適於胃虛寒患者,常服可加強胃的功能。
毒性作用
薑對人體有許多益處,也不宜多食,因薑辣素能刺激腎臟,過多食用會引起口幹、便秘,受寒後若喉痛、口幹便秘者慎食。陰虛內熱者忌服生薑。
幹姜太辛、太熱,辛能散氣走血,熱能助其藥力。久服則損陰傷目,凡陰虛內熱、陰虛咳嗽、血熱妄行、諸般熱症時,均忌用,孕婦、便秘者慎用。《本草綱目》著:“食薑久,積熱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發甚速。癰瘡人多食則生惡肉。”因姜和酒辛溫助熱,同樣可以加重痔瘡的病情。小兒生機旺盛,多食薑容易發生熱性病症。生薑性烈而溫散,多食可以損傷眼目和加重眼炎。孫思邈提及,八九月食薑,至春多患眼疾,因熱而致眼病者忌薑。“薑去痰下氣,多食少心智。八九月食,傷神。”(《食療本草》)
生薑素成分可以刺激膀胱等泌尿系統粘膜,多食加重泌尿系統感染的炎症反應。因姜性質辛而疏散走表,故功能性的子宮出血者、痔瘡等皮膚病和高血壓患者忌多食鮮薑。患痔瘡或剛剛接種、面部充血者,不宜食生薑。
據藥理硏究表明,生薑具有防氧化和抗衰老功能。其所含揮發油能使血液迴圈加快,全身溫暖,興奮神經。薑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有促進消化作用,大量服用可治口幹、喉痛,吸收後由腎排泄,刺激腎炎發作,故腎病者慎用。
營養分析
生薑還具有解毒殺菌的作用,日常我們在吃松花蛋或魚蟹等水產時,通常會放上一些姜末、薑汁。人體在進行正常新陳代謝生理功能時,會產生一種有害物質氧自由基,促使機體發生癌症和衰老。
生薑中的薑辣素進入體內後,能產生一種抗氧化本酶,它有很強的對付氧自由基的本領,比維生素E還要強得多。所以,吃薑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薑可除“老年斑”。
生薑的提取物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血管運動中樞及交感神經的反射性興奮,促進血液迴圈,振奮胃功能,達到健胃、止痛、發汗、解熱的作用。姜的揮發油能增強胃液的分泌和腸壁的蠕動,從而幫助消化;生薑中分離出來的姜烯、薑酮的混合物有明顯的止嘔吐作用。
生薑提取液具有顯著抑制皮膚真菌和殺來頭陰道滴蟲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癰腫瘡毒。生薑有抑制癌細胞活性、降低癌的毒害作用。
薑含豐富維他命A和C,能增強血液循環速度,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新陳代謝之效用。此外,薑素對於傷寒菌和霍亂菌等有強力的殺滅功效,具殺菌解毒作用。
薑的妙用
薑一向在烹調上只是大配角。其實薑憑一股辣勁,除可煮食外,還有其他特殊用途。靚薑的薑皮一定要夠滑淨,若薑皮皺及多芽,即代表這是老薑,老薑多渣難消化。但薑愈老則辣味愈強,驅風能力亦較佳。
「早上三片薑,勝過喝參湯」,薑是頗有名氣的調味品,它能將自身的辛辣、芳香滲入菜餚中,無論是魚、肉、蛋、青菜,只要有少許薑絲或薑片,就會使菜的味道更加鮮美、柔和可口。薑又是驅腥除羶不可缺少的調料,故諺語有「魚不離薑,肉不離醬」之說。薑是煎魚、燒鴨、燒蟹、炒肉的重要原料,既可解除魚、鴨、蟹、肉的羶味,又可增加香味。《紅樓夢》中有:「酒未滌腥還有菊,性防積冷定須薑。」以及「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薑興慾狂。」薑以不同形狀入菜,也有相當的講究:薑塊作為各種菜的調味品,可炒、可燜、可煨、可燒、可煮;薑絲入菜,可炒、可拌;薑塊入菜,可炸、可爆、可炒;薑汁入菜,可做魚團、肉團、蝦團等。傳統以薑為原料配以其他食物製成的菜餚也頗具盛名,如子薑鴨塊,子薑乾絲等。
李時珍說:「薑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生啖熟食,醋、醬、糟、鹽、蜜煎、調和,無不宜之;可疏可和,可果可藥,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及山崗不正之邪。」薑除了調味功效以外,有的還將嫩薑做成醬菜;有的薑用糖醃製成糖薑;有的加鹽、花椒、醋醃製成酸薑;有的將生薑加鹽、糖、檸檬酸、食用紅等醃製後晾乾,製成口感甜、香、辣、鹹、酸的五味薑;有的用糖揉蜜浸漬成甜辣可口的蜜餞薑;還有製成桂花薑、冰薑、油薑、甜醬薑等。
薑的營養價值也很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含有粗纖維、灰分、鈣、磷、鐵、胡蘿蔔素、核黃素、硫胺素、尼克酸、抗壞血酸等成份。平時吃菜時,多用上幾片薑,既可增進食慾,又可增加營養。蘇軾在《東坡雜記》中記載的錢塘淨慈寺和尚年已八旬有餘,但仍面如童子。問其養生之道?答曰; 「服薑四十年,故不老矣。」這說明食薑對人健康是有益的。
薑雖好,但不能多食。過多食用,火氣大的人會造成口乾、喉痛、便秘等症狀。另外,腐爛的薑不能吃,因為它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大的有機物--黃樟素,能使肝細胞病變,誘發肝癌和食道癌。
「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冬吃蘿蔔夏吃薑,無病消災壽命長」,中醫認為,傷風感冒就是受了風寒,只要去掉風寒,病就會好。生薑所以有發汗作用,是因為薑中含有「薑辣素」,它對心臟和血管都有刺激作用。能促使心臟加快跳動,血管擴張,血流流動加快,從而使全身產生溫熱感覺。同時,流到皮膚去的血液增多,使身上的毛孔張開,從毛孔滲出的汗也增多,汗液不但把體內多餘的熱帶了出來,而且還把病菌的毒素排出體外。生薑味辛、性溫,能開胃止嘔,化痰止咳,發汗,解表,適應於治療脾胃虛寒,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大瀉,寒痰咳嗽,感冒風寒,噁心發熱,老年慢性氣管炎,婦女產後氣血兩虧,經冷瘀血多等病症。金元醫家李杲說:生薑的用途有四:一治半夏、厚樸之毒;二發散風寒;三與棗同用,益脾胃之氣、溫中去濕;四與芍藥同用,溫經散寒。民間常以生薑加紅糖煎服,可化去產婦的瘀血、生新血,對產婦的健康和體力恢復有很大好處。民間還用生薑預防暈車,乘車前切一片生薑敷在「內關穴」 (男左女右),用手帕包紮住即可。關於生薑的防暈作用,最近國外的研究認為;生薑阻斷了胃反射到大腦的嘔吐的資訊,所以不會發生反射性的嘔吐。後來,又有人證明,生薑可以通過內耳的作用,抑制耳性眩暈。丹麥的研究人員和海軍將士一起出海,親自檢驗它的防暈效果,雖然完全沒有抑制暈動病的發生,但能使症狀明顯減輕。
“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自古以來中醫學家和民間有“生薑治百病”之說。因為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揮發油;還有薑辣素、樹脂、澱粉和纖維等。所以,薑在炎熱時節有興奮、排汗降溫、提神等作用;可緩解疲勞、乏力、厭食、失眠、腹脹、腹痛等症狀;生薑還有健胃增進食欲的作用,夏令氣候炎熱,唾液、胃液的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飯時食用幾片生薑,會增進食欲;生薑對胃痛亦有緩解或止痛作用,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所發生的疼痛、嘔吐、泛酸、饑餓感等用生薑二兩煎水喝,可使症狀迅速消除。
夏季,細菌生長繁殖異常活躍,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腸胃炎,但是適當吃些生薑或用幹薑加茶沸水沖泡後飲之,能起到防治作用。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生薑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對沙門氏菌效果明顯。生薑還有殺滅口腔致病菌和腸道致病菌的作用,用生薑水含漱治療口臭和牙周炎,療效顯著。
夏天,人們好貪涼,喜愛電扇空調對著用,很容易感受風寒,引起傷風感冒。這時及時喝點薑糖水,將有助於驅逐體內風寒。中醫認為生薑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腦。夏季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時,用薑汁一杯灌下,能使病人很快醒過來。對一般暑熱,表現為頭昏、心悸及胸悶噁心的病人,適當吃點生薑湯大有裨益。
薑的吃法很多,倒如,喝姜湯,吃薑粥,煮菜熱油時放點薑絲,燉肉、煎魚加薑片,制餛飩、水餃餡時加點薑碎,既能使味道鮮美,又有助醒胃開脾,提神,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和有助胃腸對營養成分的吸收。不過,薑既然有藥理作用,就應該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以下幾個問題是應該注意的:
不要去皮。有些人吃姜喜歡削皮,這樣做不能發揮薑的整體功效。一般的鮮薑洗乾淨後就可以切絲分片。
凡屬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或患有癰腫瘡癤、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者,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
從治病的角度看,生薑紅糖水只適用於風寒感冒或淋雨後有胃寒、發熱的患者,不能用於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患者,但不能用於治療中暑。服用鮮薑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嘔吐,對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
不要吃爛了的生薑。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它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從而誘發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薑不爛味”的說法是錯誤的。
吃生薑並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幹、煩渴、咽痛、汗多,生薑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可以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薑即可。
煎魚前將數片薑先放在鑊中泡油,並將薑均勻地途於鑊的每一處,這方法可防止煎魚時會黐鑊,同時亦具辟腥作用。
辟魚腥蒸魚前先將薑絲鋪於魚面,及將一片薑放在魚肚內,可辟去魚腥味。
防黐碟將薑切成粗絲,一字形排在碟底,然後才放魚在上面蒸,這樣除可辟魚腥外,亦可防魚皮黐底。
驅寒於炒菜時加一片薑,是用於驅寒,同時亦能誘發蔬菜的甜味,尤其是一些屬寒涼的蔬菜,如白菜及紹菜等,必須要加一片薑來炒。
切魚後的刀會留有一陣魚腥味,只要將一片薑在刀的兩側磨洗片刻便可辟走腥味。
生薑用途的新發現
近些年來,國外醫學界對生薑的研究進一步加深,並獲得了不少有價值的新發現。
丹麥科學家研究證實,生薑是減輕暈動症“最為理想”的天然藥物之一。去年年底對一千餘名海軍出海遠航的暈海症察研究中出發現薑雖然還不能完全使暈動症狀消失,但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卻能得到較大程度的減輕,尤其是可以大大減輕嘔吐症狀,有效率達九成以上,藥效可持續四小時以上。據此,丹麥已試製了一種防暈生薑膠囊。據稱,其效果優於一般暈車藥,且無一般暈車藥引發的令人昏昏欲睡的副作用。
英國科學家對動物進行的一項實驗顯示,生薑能大大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這給高血壓患者帶來了福音。專家們預計,一種以生薑為主要原料的降血脂新藥不久即可問世。
美國科學家最近發現,用生薑製作血液稀釋是十分相 似,因為生薑含有一種特殊物質與水揚酸十分相似,而過去血液稀釋劑是以水揚酸為主製成的。
荷蘭科學家宣稱,生薑有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對沙門氏菌的殺滅效果十分理想。
更令人鼓舞的是西德科學家證實的“生薑汁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新發現。這將為人類與癌症作鬥爭增添一種有力的“新武器”。

生薑

談薑的三種風格薑乃人所共知之佐料,金黃的□,鮮嫩的□,佐上一些生薑、食
醋,則其味無。民間也多用生薑、紅糖湯治傷風感冒,然而,薑在中國醫學中的運用
確遠遠不止於此,按其不同的取用方法有生薑、乾薑、炮薑、薑汁,煨薑、薑皮等。
其本源於一物,鮮薑之嫩者為生薑,器薑之乾燥者為乾薑,用火炮焦者為炮薑,三者
雖曰薑,但取法有異,用效有別,以下各自分述。

生薑‧走而不守走者,散也。

生薑,辛溫發散,通營助衛,具有解肌發汗,袪風散寒之力。《名醫別錄》云:
「生薑味辛微溫,主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傷寒論》組方中,
所用生薑達三十餘次,其配伍各異,用之甚廣。如桂枝湯用生薑助桂枝解肌袪風;真
武湯用生薑助附子溫陽袪寒,助茯苓溫散水氣;大柴胡湯重用生薑五兩以佐半夏降逆
止嘔,吳茱萸湯用生薑溫胃散寒,又與大棗相合調和營衛共奏溫中補虛,消陰扶陽之
功……。從以上斷得,生薑入方之多,但不外其「溫」「散」二字。從外而溫散其表
寒,從內於溫中止嘔。咸無己云:「薑為嘔家聖藥,蓋辛以散之,嘔乃氣逆不散,此
藥行陽而散氣也」。仲景醫文中亦多有嘔者而加生薑的記載。今時所用生薑止嘔甚廣,
塞嘔者配半夏;熱嘔者配竹茹;虛寒者配人參;妊娠嘔吐者配砂仁。

乾薑‧能走能守

乾薑,大辛大熱,能走能守。走者,曰其溫散裡寒,守者,曰其入脾胃而守中,
《藥品化義》曰:「乾薑,乾久,體質收朿,氣則走泄,味則含蓄,比生薑辛熱過之,
所以止於不行,專散裡寒。」乾薑辛熱,上入肺而溫肺化飲,治寒飲犯肺,如小青龍
湯,苓甘五味薑辛湯類。中入脾胃而溫中散寒,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如理中湯之
類。下而配附子破陰回陽而救逆,治陰盛陽衰,陽之欲脫,如四逆湯類。薑附合用,
相得益彰。與生薑相比,兩者均為入脾胃為主,但生薑長於溫胃止嘔,發散之性較乾
薑強,主要用於胃寒嘔吐及風寒外感。乾薑性熱,入脾胃以溫中散寒,適用於脾胃虛
寒之胸腹冷痛,吐痢。其散不及生薑,而守又不及炮薑。

炮薑‧守而不走

炮薑,即乾薑炒至外黑內老黃之製品。其辛散之性大減,苦澀性溫,入血分,守
而不走。張元素曰:「乾薑走竄,炮之稍苦,故止而不移。」炮薑用之,重在一個「
守」字。以溫中攝脾,溫經止血而取效。常用於吐血,崩漏,便血。如中焦虛寒,脾
陽不運,氣滯濁逆而致吐血者,用此與當歸、阿膠、蒲黃、側柏葉同用溫中袪寒,益
脾攝血。若寒濕損傷胃腸,下痢稀薄,血痢不止者,可單用炮薑研末,米飲調服。若
脾胃虛寒,沖任不固,崩漏下血,可用之溫經攝血。

炮薑為乾薑之斷品,其功在於守,生薑之製品還有煨薑,薑汁及薑皮不同。將生
薑用黃泥或草紙包裹略減,為和中止嘔之品,用於胃寒嘔吐為主。用生薑絞汁,名曰
生薑汁,乃化痰止嘔之品,以治痰濁嘔吐為佳。生薑之外皮,曰生薑皮,其味辛而性
涼,以利連消腫為功。主治水腫屬皮水者。雖為一物去皮則熱,留皮則冷,用之差矣。



薑 對抗關節炎的新利器

傳統醫學、甚至藏醫即以它祛風除濕;最近丹麥則以萃取自根部的活
性成分HMP-33,初步證實可緩解疼痛,且無傷胃等傳統藥物副
作用,將可作為風濕性關節炎療法的安全輔助食品。

(記者 李淑娟/報導) 薑,除了可以入菜、佐料外,薑糖、薑餅、薑茶……,無所不
在的薑,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除了它辛辣的風味外,薑,也是入藥的良材;從傳
統醫學、民俗療法到老祖母的秘方,甚至遠在「世界屋脊」的西藏醫學,也早就以薑
入藥。據估計,薑用在除祛濕風至少也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也有人拿它來做暉船止
吐劑;甚至在芳香療法中,薑油也被視為鬆弛肌肉痠痛、促進血液循環的良藥。

最近,薑又將以新的面貌出現。丹麥生化學家、哥本哈根Symbion科學園區
的藥物研究所主任摩頓‧韋納博士分析薑的有效成分發現,由薑根部所提煉的活性成
分薑油,尤其是薑油—6,可以抑制人體多形核白血球中Arachidonic
acid代謝的產物,即攝護腺素(Prostaglandins)和白血球素(
Leukotrienes);攝護腺素是造成關節疼痛和腫脹的禍首,而白血球素
則會使這些症狀持續、甚至加劇。薑油—6可以抑制攝護腺素的形成,從而對關節炎
發揮非類固醇的抗炎止痛效果,卻無這類藥物的副作用。

過去薑在加熱萃取過程中,有效成分很容易遭受破壞,甚至轉化為有害的薑烯酮(
Shogoals),對胃黏膜形成刺激和傷害。摩頓以六年時間研發出獲世界專利
的技術,精選產自中國大陸南方含有較多薑油—6的乾薑,將萃取的有效成分命名為
「HMP-33」,經實驗證實,它不會傷害胃黏膜,且能快速為人體所吸收,並在
血中維持長時間的高濃度。「HMP-33」在六月初於新加坡所舉行的第十九屆國
際風濕醫學會中,由哥本哈根市立醫院風濕科主任Dr.Bliddals提出一項
臨床雙盲實驗,以隨機抽樣的五十六名退化性關節炎病患為對象,比較HMP-33
和常用非類固醇藥物Ibuprofen對病患症狀緩解的效果。結果證實,七成受
試者都能有效減除疼痛,三成雖仍仰賴傳統止痛藥物,但已減少藥物劑量,從而也減
輕了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但是,這些效果都在患者服用三至十四天後,才逐漸感覺
得到;其中,大多數認為,服用第二十一天後,才明顯覺得症狀有所改善。

新加坡譚大森醫院的風濕科醫師梁景康也以六十名退化性關節炎病患進行雙盲實驗,
完整報告將在本月底完成,但六月在學會上所提初步報告看來,亦與哥本哈根實驗相
同,證實它可以克服風濕性關節炎物療法的副作用瓶頸,緩解病患的不適,而無胃部
傷害等後遺症。

梁景康強調,他願意對這種薑萃取物樂觀以待,實是出於看多了為此症所苦的病人,
長期在關節紅、腫、熱、痛折磨和藥物副作用間為難,顧此失彼;因此,若真能有一
取自天然,有效而安定、安全而無毒性的輔助食品,對病患應有正面的意義。

薑的好處說不盡,可調味、可治病,內服外敷都好用。古人在危急休克的時候喝薑湯
還能起死回生。電視劇裡也演過,有人休克了,就立刻掐人中,喝薑湯,不一會兒病人
就悠悠醒轉。

薑,辛溫無毒,能除燥濕,溫中通氣,開胃消痰……因為有這麼多的功能,幾乎五臟
六腑全都照顧到了,所以吃薑能防治的疾病有:支氣管炎、麻疹、胃炎、霍亂、感冒、
消化不良、胃寒等。平常多吃薑,保持體內動脈通暢,祛除體內的濕寒,不容易罹患風
濕及其他的濕寒病。只要身體不寒、不濕、不熱、不燥當然百病不生。薑的性味是辛溫
而且去皮則熱,留皮則涼。夏天吃薑連皮,可以除濕熱,而不會上火氣。
每年最容易得病的時節就是端午節前後和中秋前後,端午前後要吃紅豆、薏仁等食物
除去體內的濕熱;中秋節後要吃老薑煮紅糖豆腐,用來除體內的燥熱、濕氣和平衡水土。
女孩子來月經時也可以喝一些生薑紅糖水,一方面保暖通經,二方面補血。
薑有這麼多的好處,又可以做泡菜生吃,又能作調味料,像薑絲炒大腸,還把薑當成
蔬菜來吃。而吃薑卻是有時間的禁忌,古人說:秋天食薑,令人洩氣,所以中秋以前不
適合吃薑。還有一般人不太知道,最好是早上10點以後及晚上10點以前,不要吃薑,
否則吃的時候反而容易氣塞鬱悶,但驅寒時例外。

薑的妙用

薑的妙用

薑獨來獨往東西方數千年,從食用到藥用,魅力始終不減。但你可知道,家家戶戶廚房中不難找到的生薑,是天然的抗噁心藥?

暈吐得臟腑移位,吃暈車藥又覺得昏昏沉沉,會暈車的人都很苦惱:「不知道怎樣才能讓自己舒服一點?」

暈機、暈車本來也是茱蒂.史蒂芬斯生活的一部份,比較幸運的是,有人跟她提到薑。她第一次嘗試是在起飛前半小時,效果卻不可思議:「真的很管用,我一點也不覺得不舒服、焦慮或噁心。」

藉著服用薑膠囊,1994年春天,茱蒂和會暈車的孫女潔西卡,終於可以一起搭飛機,享有一趟舒服、不難過的旅行。

薑根,更精確地說,薑的地下莖,從久遠以前,已被中國、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用來減輕噁心、幫助消化。

如果你的體質會暈機、暈船、暈車,現在該優先選擇的藥物,不見得非化學藥品不選,可以在出發前半小時左右,喝些薑湯。

「薑是你在哪兒都能找到的,已知最安全、最古老、最有效的抗噁心藥,」《神奇的天然藥物》作者珍恩.卡柏爾說。

天然的抗嘔藥

醫藥界一片「復古」的草本研究風潮中,現代西醫早就開始對薑另眼相看。

1982年英國的醫學雜誌《刺胳針》率先刊載猶他州心理學家丹尼爾.毛瑞的研究報告。他發現,假如預先給研究對象1000mg的薑粉,然後叫他們坐傾斜的旋轉椅,與吃安慰劑的人相比較,服薑的人比較不會噁心。

後來,另一項對80位丹麥海軍候補軍官的試驗也顯示,比起服用安慰劑的人,在大浪襲擊前半小時服用薑膠囊(大約半茶匙的碎薑)的那些人,薑壓制住72%的人的噁心感,其中約38%的人覺得「受到薑的保護」,這保護性長達4小時。

因此,在德國,薑是對抗因交通工具所造成噁心問題的天然武器;丹麥政府則證明薑可做為「風濕和旅行時的止嘔藥」,每年大約賣出1400萬的膠囊;英國人也把薑視為一種成藥。

國防醫學院航太醫學所的研究也初步證實,乾生薑磨粉服用,可經由胃黏膜吸收,直接可以抑制胃蠕動的頻率與振幅,紓解胃部的不適感。

傳統醫學裡,生薑早就是嘔家聖藥,長庚醫院中醫部藥局主任楊榮季則指出,因為它可減緩腸胃的蠕動及收縮。

抵擋害喜

因為抗噁、止嘔,薑可說是女性的親密夥伴。

在歐美,已經有些專家或產科醫師,會向孕婦推薦,用一點點薑去抵擋害喜現象,而且不會影響胎兒。

李小姐懷孕頭三個月,看到食物就噁心,卻惟獨能吃任何有薑片煮的排骨湯、酸菜鴨湯,「薑的微辣香氣,讓我好舒服,」她說。

連許多女性在月事期間會有的嘔吐現象或寒性體質的經痛,台北市立中醫院內科部主任鄭振鴻也說,聽聽老阿嬤的意見,以乾薑煮紅糖水,喝下去就會舒服些。

薑裡具抗噁心的成分究竟是什麼?很難確定。只知道從薑根分離出的生薑醇(gingerols)和薑烯酚(shogaols),在動物實驗中,的確有止吐效應。

根據國防醫學院的觀察、檢驗,乾薑細粉對血壓、心跳、呼吸量、腦波等中樞神經並沒有影響,重要的是,它幾乎全在消化道起作用。

所以,對一些人而言,薑比其他止噁藥理想,主要就因薑對消化系統起作用,而不是腦部中樞神經,不會有惱人的昏昏欲睡、耳鳴、神經緊張等副作用。

藥用之外,薑是廚房裡不可缺的大師,扮演「食物的香水」的角色。它的芳香成分具有調味和促進食慾的作用。覺得料理不足以人垂涎時,加點薑末,食物就能搖身一變。

食物的香水

另外,傳統中醫理論裡,食物分寒、涼、溫、熱的性質,料理時加性溫的生薑,可降低食物的寒涼性。

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營養師謝宜芳指出,臨床上,薑有消除脹氣、紓解消化不良的功效,食用生冷、魚、肉等食物,生薑去腥、解毒、又助消化,是不錯的配角。

不過,台北醫學院生藥學研究所所長楊玲玲提醒,薑吃多了傷眼力,還是適量就好。《本草》已說明,雖然「薑久服通神明,生者尤佳」,但是,多吃就「少志,少智,傷心氣。」

蘇東坡因為所貶的惠州之地,正好是盛產薑的地方。所以很懂得薑的好。喜歡美食的蘇東坡,發明東坡羹,用雙層鍋同時煮飯和菜湯,下層煮湯,用甘藍、蘿蔔、油菜和薺菜,再加薑和生米,煮開後再將飯層擱在上面,使香氣和蒸氣均勻透入四方。

煮魚的時候,東坡先生先將魚用冷水洗淨,再抹一層鹽,塞入甘藍嫩心於魚腹,加菊花煎熬,秘訣在半熟時加幾片薑,再灑酒和醃蘿蔔,最後加些橘皮,趁熱上餐桌,清香四溢。

蘇東坡如此,世世代代的中國料理也傳承,想想看,如果中國菜限制用薑,會減色幾分?

薑一切開就有香氣,來源就在於成分中的揮發油類,辣味成分則為姜辣素。薑的年齡不同,姜辣素所含比例也不一樣,導致生薑和乾薑吃起來味道有異。生薑效用偏重在發汗、止嘔和解毒,烘乾或曬乾的乾薑則在溫中袪裡寒。夏季盛產的子薑,則是生薑的嫩芽,適合切絲生食。

幾千年來,世界各地人類的文明進展中,都會妙用生薑,解決生活上的不適,包括:

■驅寒

離島駐兵,部隊中常分配有薑糖,為驅風散寒,以免因為常待在濕氣重的坑道裡,造成以後的風濕痛。
  爬山時建議吃點薑糖,一則補充糖分,做為能量的來源,一則也因為薑能散寒驅邪氣。
  楊玲玲教授指出,生薑可以刺激周邊循環,對循環不良、凍瘡、抽筋、痙攣時有用,發燒時也有排汗作用。黃色薑皮,味辛、性涼,有利尿消腫功能。

■預防感冒

印度人傳統上把薑片浸在蜂蜜裡,供喉嚨痛時食用。中國人一向也知道,淋雨後以薑湯服下,一來加強心臟跳動,血流加快,以保持身體溫度,能促使毛孔張開,去風邪,預防感冒。

■止痛

鮮薑汁可對付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食後疼痛,但不能根治。

■止偏頭痛

丹麥有研究發現,薑能減輕關節炎的症狀,且有助防止偏頭痛。楊玲玲教授則建議,把薑母切片,在烤箱中烤熱或放於平底鍋中烘烤後,熱貼於太陽穴或關節疼痛處,則薑中的精油成分會隨熱滲入皮下組織,減輕疼痛,並促進關節腫痛消失。

長相樸拙的薑,真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薑的妙用

薑的妙用

『早上三片薑,勝過喝參湯』,薑是頗有名氣的調味品,它能將自身的辛辣、芳香滲入菜肴中,無論是魚、肉、蛋、青菜,只要有少許薑絲或薑片,就會使菜的味道更加鮮美、柔和可口。薑又是驅腥除膻不可缺少的調料,故諺語有『魚不離薑,肉不離醬』之說。薑是煎魚、燒鴨、燒蟹、炒肉的重要原料,既可解除魚、鴨、蟹、肉的膻味,又可增加香味。《紅樓夢》中有:『酒未滌腥還有菊,性防積冷定須薑。』以及『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薑興欲狂。』薑以不同形狀入菜,也有相當的講究:薑塊作為各種菜的調味品,可炒、可燉、可燜、可煨、可燒、可煮;薑絲入菜,可炒、可拌;薑塊入菜,可炸、可爆、可炒;薑汁入菜,可做魚團、肉團、蝦團等。傳統以薑為原料配以其他食物製成的菜肴也頗具盛名,如子薑鴨塊,子薑乾絲等。

李時珍說:『薑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生啖熟食,醋、醬、糟、鹽、蜜煎、調和,無不宜之;可疏可和,可果可藥,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及山崗不正之邪』。薑除了調味功效以外,有的還將嫩薑做成醬菜;有的薑用糖醃製成糖薑;有的加鹽、花椒、醋醃製成酸薑;有的將生薑加鹽、糖、檸檬酸、食用紅等醃製後晾乾,製成口感甜、香、辣、鹹、酸的五味薑;有的用糖揉蜜浸漬成甜辣可口的蜜餞薑;還有製成桂花薑、冰薑、油薑、甜醬薑等。

薑的營養價值也很豐富,100克含蛋白質1.4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8.5克,可產熱量46大卡,含粗纖維1.0克、灰分1.4克、鈣20毫克、磷45毫克、鐵7毫克、胡蘿蔔素0.18毫克、核黃素0.04毫克,還含有硫胺素、尼克酸、抗壞血酸等成分。平時吃菜時,多用上幾片薑,既可增進食欲,又可增加營養。蘇軾在《東坡雜記》中記載的錢塘淨慈寺和尚年已八旬有餘,但仍面如童子。問其養生之道?答曰;『服薑四十年,故不老矣。』,這說明食薑對人健康是有益的。

薑雖好,但不能多食。過多食用,火氣大的人會造成口乾、喉痛、便秘等症狀。另外,腐爛的薑不能吃,因為它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大的有機物--黃樟素,能使肝細胞變性,誘發肝癌和食道癌。

『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冬吃蘿蔔夏吃薑,無病消災壽命長』,中醫認為,傷風感冒就是受了風寒,只要去掉風寒,病就會好。生薑所以有發汗作用,是因為薑中含有『薑辣素』,它對心臟和血管都有刺激作用。能促使心臟加快跳動,血管擴張,血流流動加快,從而使全身產生溫熱感覺。同時,流到皮膚去的血液增多,使身上的毛孔張開,從毛孔滲出的汗也增多,汗液不但把體內多餘的熱帶了出來,而且還把病菌的毒素排出體外。生薑味辛、性溫,能開胃止嘔,化痰止咳,發汗,解表,適應於治療脾胃虛寒,食欲減退,噁心嘔吐,腹痛大瀉,寒痰咳嗽,感冒風寒,噁心發熱,老年慢性氣管炎,婦女產後氣血兩虧,經冷瘀血多等病症。金元醫家李杲說:生薑的用途有四:一制半夏、厚朴之毒;二發散風寒;三與棗同用,益脾胃之氣、溫中去濕;四與芍藥同用,溫經散寒。民間常以生薑加紅糖煎服,可化去產

婦的瘀血、生新血,對產婦的健康和體力恢復有很大好處。民間還用生薑預防暈車,乘車前切一片生薑敷在『內關穴』(男左女右),用手帕包紮住即可。關於生薑的防暈作用,最近國外的研究認為;生薑阻斷了胃反射到大腦的嘔吐的資訊,所以不會發生反射性的嘔吐。後來,又有人証明,生薑可以通過內耳的作用,抑制耳性眩暈。丹麥的研究人員和海軍將士一起出海,親自檢驗它的防暈效果,雖然完全沒有抑制暈動病的發生,但能使症狀明顯減輕。

薑和其他食物配合也可以治療一些疾病。胃痛時,取生薑60-120克,紅糖120克,大棗7枚,同煎後吃棗喝湯,每日一劑,連服2劑,或生薑、桔皮各12克,水煎,日分2-3次服,有止痛止嘔之效;中暑昏厥時,可取生薑汁、韭菜汁、大蒜3-5瓣,共搗爛用汁灌服;患了急性痢疾,可用生薑45克,紅糖45克,共搗爛為糊狀,每日3次分服;患腹痛、吐瀉、急性腸胃炎時,可用乾薑加綠茶沸水沖泡飲之。